证号

《名人堂》漂流作品展---陈海滢作品集

2016-07-12 10:58:36 浏览: 字号:

摘要: 陈海滢,图片漂流第五期“美丽的苍穹”星空摄影图片展作者

【名人堂】陈海滢: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 图片漂流

2016-04-17 【原创】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多文化旅游摄影内容

 

陈海滢
 
 
图片漂流第五期“美丽的苍穹”星空摄影图片展作者

 

>>>>

图片漂流回顾

 

1. 长安街悬日;北京,西城;

\

CANON EOS 5D MARK III,EF100-400L +2倍镜,约600mm焦距,F22,1/250秒,ISO400;

太阳每年在春分和秋分都会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对北京这样布局横平竖直的城市而言,这前后正是拍摄城市悬日景观的最佳时机。要获得成功的悬日作品,需要恰当的城市建筑场景、机位高度和合适角度等要素,我事先通过地图软件研究了长安街的过街天桥,并在清晨四点起床,从西长安街一个个天桥试验取景,终于在位于三环附近的天桥找到了合适角度;天边的恰到好处的薄云降低了画面的亮度反差,为逆光中的阴影保留了层次。当时这个机位只有我一人,而两年后,此处已成为拍摄长安街日出的火热地点,每逢春秋分的清晨,天桥上都排满了三脚架。

 

2. 贝利珠与钻石环;挪威斯瓦尔巴群岛朗伊尔城;

\

Canon EOS 5D Mark III,800mm焦距,ISO6400,F16,1/750~1/125s;

日全食中,在太阳几乎被月球完全遮挡的瞬间,由于月球的表面的凹凸不平,阳光可能从月球上凹陷的位置透出来,形成被称为“贝利珠”的明亮光点;贝利珠镶嵌在太阳的色球层外,宛如钻石戒指高悬在天空中,被称为“钻石环”现象,持续时间只有一两秒钟。当日全食即将结束,太阳露出光芒的瞬间,这一景象还会再次出现。

作者使用长焦镜头清晰地记录下了日全食发生前后的典型瞬间,需要注意的是,太阳在被完全遮挡前光线都非常强烈,这时需要使用专用的减光膜(巴德膜)罩在镜头之前拍摄拍摄。被完全遮挡时,亮度较低,应撤下巴德膜直接用镜头拍摄。

 

3. 铱星闪光;河北,张家口;

\

Canon EOS 5D Mark III,17mm焦距,ISO 3200,F4,30秒。

铱星是上世纪90年代摩托罗拉公司为架设全球通讯系统所发射的66颗人造卫星,成功的技术受限于高昂成本而未能得到推广,迄今仍有数十颗铱星运行在距地面780公里的轨道上;铱星上的三块铝制通讯天线会在特定的角度将太阳光反射到地面一条几千米宽的狭长区域,区域中的人们可以观察到铱星迅速变亮(最高可达平时的上百万倍),亮度达到极大值后又很快变暗消失。

铱星闪光是最具有代表性、最适合拍摄的人造天象。根据Heavens-Above网站以及北京天文馆等机构发布的预测,可得到铱星闪光的精确时间和方位、高度、亮度信息。拍摄这张照片时,我根据闪光的位置预先构图,并在观察到铱星变亮出现后按下快门,将铱星的身影留在了照片上,其闪光亮度之高甚至在风车基座上照出了亮斑。

 

4. 夜空之镜;青海,海西自治州茶卡盐湖;

\

Canon EOS 6D,24mm焦距,ISO3200,F2,20s;

夜色来临,茶卡盐湖上空,星光明亮而灿烂。这里的海拔高度超过3000米,空气相比于低海拔地区更加纯净,是观赏和拍摄星空的理想场所。晒盐场独有的浅水平静稳定,将银河与繁星的倒影清晰地投射出来,偶尔微风吹过水面,水中的星光倒影如烛火般跳跃闪动。这里远离大城市,没有光污染的干扰,使我得以使用足够的曝光量记录下银河中心部分令人震撼的细节。

 

5. 定都阁凌日

\

拍摄太阳时,前景的衬托与对比十分重要,我们在拍摄前设计画面时,就应该初步构思出前景和太阳的尺度比例关系,这种关系是由前景高度和相机到前景的拍摄距离决定的。图拍摄距离约6公里。

太阳距离地球远达1.5亿公里,所以无论我们如何变换位置,实质上都不影响与它的距离,也不影响它的直径在画面中占据的角度——0.5度——这大概是我们从5米外看一个乒乓球的大小。而前景建筑物在画面中占据的角度则直接受拍摄距离影响,距离越远,角度越小。我总结了一个简化的经验公式,可以称为“120倍法则”——当拍摄距离为被摄体自身高度的120倍时,被摄体高度在画面中的角度与太阳直径基本相同;距离为60倍时,角度为两个太阳直径(1度),以此类推。

 

6. 新月与彗星;北京灵山;

\

EOS5D3,180mm焦距,ISO3200,F4,4s。

2013年春天,难得一见的亮彗星“泛星”(Pan-STARRS)接近太阳,达到了它的最高亮度,通过星空软件的查询,我们发现,在日落后的一段时间里,彗星和新月会一起出现在西面的低空中,呈现出“彗星合月”的景象。

 

7. 长城上的银河与气辉摄影:陈海滢;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独石口长城;

\

EOS 6D+EF 24mm f/1.4L;F1.4,15S,ISO5000,6张拼接

银河是夜空中的珍宝,也是星空摄影师追逐的焦点;人们看到的银河来自于银河系中恒星光线的汇集,这些恒星距离遥远,数量巨大,发出的光线又穿过多种星际物质,因此呈现为一条烟雾笼罩着的光带。环绕整个天球的银河亮度并不均一,在半人马座和天蝎座的部分由于靠近银河系中心,恒星更加密集,因此比其他部分更为明亮,颜色也更为丰富,是拍摄的首选目标。

 

8. 北极日全食;挪威斯瓦尔巴群岛朗伊尔城;

\

CANON EOS6D,24mm焦距,ISO3200,F8,1/20s等;

日全食是非常难得一见的天象,为了追逐今年3月发生在北极圈内的一次日全食,我们万里跋涉,奔赴世界最北城市——斯瓦尔巴群岛的朗伊尔城。本图将在北极冰原上同一机位每间隔十分钟拍摄的影像加以叠加,展现了日全食从初亏到食甚再到复圆的全过程。由于朗伊尔城地处极圈,纬度非常高,这里太阳的运动方向几乎平行于地面,即便在正午角度最高时,太阳距地面也只有12度左右,大约相当于北京日落前一个多小时的高度。

 

 

>>>>

关于星空拍摄的建议

 

自摄影术诞生起,人们就将镜头对准了星空,但在漫长的银盐时代,感光材料的性能尚不足以记录下星河的辉煌壮美;直到本世纪以来,数码技术的发展将摄影师从超长曝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人们得以便捷地记录下自己心中宇宙的浪漫,星空摄影蓬勃爆发,这些被人类发展所边缘化的暗淡夜空之美,又以影像形式重新感染着大众。

星空摄影要求拍摄者对自然规律有着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做到“在合适的时间站在合适的位置”。首先要注意的是月相的影响,对拍摄星空而言,理想的月相是农历初三到初五以及廿五到廿七前后,这两段时间内,月亮的亮度适中,既能够照亮地面又不会掩盖星空,是兼顾天地的最佳时间。拍摄的地理位置则直接影响光环境,对星空摄影意义重大,一般来说,我们要选择远离光污染而海拔较高的拍摄点,对身处大城市的爱好者来说,离开市中心几十公里并且提升一千米左右的海拔就能非常有效的改善光环境,使拍摄到的星空更加辉煌灿烂。

星空摄影的目标和拍摄方法也多种多样,如星座、星轨、流星雨、银河以及各类深空天体等等,四季的星空也各有特点。如果需要对夜空景象进行详细的了解和预测,专门的天文软件是必须的,如传统的Skymap和近年非常流行的虚拟天文馆(Stellarium),功能都十分强大,支持对任意时间和地点的星空进行实景展示,能够帮我们测算银河及目标天体的位置,进行模拟构图。移动终端上的星图应用(如Star Safari、Star Walk、Sky Guide等)不但具有一定的模拟功能,还可以使摄影师在拍摄现场以实时互动的方式获得星空的大量信息,并寻找到肉眼不可见的暗弱目标。

壮美的天文景象需要恰当的地面景观配合,星空摄影作品的基调和气度往往就是依靠地景对天空的衬托而塑造出来的,从自然风景、名胜古迹到城市建筑,都能成为搭配的对象。在通过天文软件确定星体和银河位置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应用地图软件了解地面景物、规划拍摄机位。以Google Earth为代表的虚拟地球仪和Google、百度等多种在线地图服务都提供了较高精度的卫星影像地图,这使我们可以了解目标拍摄地的地理地貌特征、主体景物所处方位,从而估测理想的拍摄角度,并与不同时段的天文景象相结合,规划拍摄的时间窗口。进一步的,我们还可以测量主体尺度和拍摄距离,据此估算视角并选择合适焦距的镜头,从而勾勒出作品的框架,做到在拍摄前就胸有成竹。

在器材上,拍摄星空要求相机具有高感光度下的优秀画质和良好的实时取景能力,目前的主流数码单反以及微单/单电相机都能胜任,而很多便携式数码相机也内置了星轨/星座模式,成为尝试星空摄影的可行选择。不同焦距和类型的镜头在星空摄影中都有用武之地,为了捕捉和展示来自宇宙的暗弱光线,我们一般需要较大的进光量和宽广的视野,因此,大光圈的广角、超广角镜头成为星空摄影的首选。此外,由于曝光时间普遍较长,稳固的三脚架也是必须的。

在后期处理方面,除了应用Photoshop、Lightroom等传统软件之外,一些专门的软件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的进行工作,如使用Startrails可以轻松将连续拍摄的多张照片合成为星轨,使用PTGui可以实现全景影像的拼接生成,使用DSS、RegiStarX可以进行叠加降噪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星空摄影中后期技术的应用应着眼于突破感光元件和镜头的局限性,以更好的展现难于直接观测的天文现象,后期处理手段不能改变自然现象的客观形态,不能造成原有元素视觉信息和空间关系的改变。一般而言,我们要求最终作品可以由多张图像通过相互拼接或叠加的方法得到,但前提是这些原始图像要满足“三相同一连续”——即在相同地点、使用相同焦距的镜头、面向相同视角进行的连续拍摄;而“移花接木”式的合成——如将野外拍摄的银河与城市景观相叠加——则影响了影像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不足为训。

暗夜环境曾经被认为是摄影的禁区,而感光元件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使摄影师能够收集来自地球和宇宙的暗弱光线,将灿烂星空与地面景物相结合,显现为超越人们视觉的景象,展现出摄影师对天地间关系的理解乃至对宇宙的感悟,这就是星空摄影的魅力所在。

 

 

>>>>

关于摄影师

 

\

 

陈海滢

清华工科+北大经济学,创业八年,目前运营一家提供清洁空气服务的公司,曾被评为“中国百名活跃创业家”。很多朋友认为我是职业摄影师,其实我是个标准的爱好者,当年曾是清华学生摄影协会的会长,目前在做清华校友摄影俱乐部的工作;业余时间除了摄影以外,还喜欢运动和研究各种五花八门的知识,烹调也算得上是一把好手。

 

 

>>>>

摄影师的话

 

 

我觉得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就是要理解它。对世界强烈的好奇心和对生活的热爱,让我有着很多能投入去做的事,也促使我选择了摄影作为与世界的沟通方式,它可以帮我更好的了解自然和宇宙,充分表达自己对它们的感情。

 

我非常喜欢庄子的名言——“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多年的理工科学习和工作本身可以认为是“析万物之理”,而摄影为我提供了一种“判天地之美”、与自然沟通交流的方式;我自99年入大学以来学习摄影,目前已经有15年了。同时我也是个资深的天文爱好者,从六七岁看《十万个为什么》开始就痴迷于宇宙和自然的知识,多年来也一直在坚持观测,所以在喜欢上摄影后,自然而然的就把镜头对准了天空。

 

星空摄影的对象一般是抽离时空的遥远宇宙景观,而与地面景物的结合,为这种景观寻找到了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支点,将动辄以光年计的宇宙尺度和人类现实尺度置于同一画面中,将在宇宙中旅行亿万年的星光与现世景色结合在一起,使自然运转的宇宙景象与受人类存在深刻影响的地貌和历史景观发生对比,这带给人们更深入的思考和共鸣。

 

宇宙很神奇,仰望天空时我经常会觉得无法想象,太阳是个直径百余万公里的炽热气体球,而月亮居然曾经被人类的足迹所触及。“宇宙的最不可理解之处在于它是可以理解的”,渺小的人类居然能通过物理规律对宇宙进行描述和解释,实在有些不可思议。

 

对我而言,摄影是和世界的沟通方式,它可以帮我更好的了解自然和宇宙,充分表达自己对它们的感情,因此,在我的照片里出现最多的就是日月星辰、自然风光和草木生灵。

 

我觉得自己会一直拍摄星空和自然到还有力气的那一天,这来自我对它们的热爱,当你在千万片叶子中寻找一束合意的光线,或者看着璀璨的星河在相机上显形时,都会深切感受到不负此生。